盛唐不遗憾

首页 >> 古代耽美 >> 盛唐不遗憾(章节目录)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ooktxt.win/139340/

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1/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1/3)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烽火台主要是用来传递情报的,同时,还兼有防御的作用,在整个长城上,烽火台是防御力最高的部分,可以为防守此处的士兵提供强大的防御力,从而保护士兵的安全。

“夫人见过烽火台燃起烟火的样子吗?”

李安开口问道。

这个场景,李安是没有见过,或者说,只是在后世的电视剧里看过,而李寒露长期生活在长城北面,或许她看到过也说不定。

“自然是见过的,十多年前,我与父亲南下的时候,只要靠近长城,就会有烽火燃起,那烟火可真是够大的,隔着几十里都能看到。”

李寒露开口说道。

她所说的南下,自然就是南下到大唐的境内来抢劫财物了,少数民族在草原上生活的很苦,遇到没有粮食的时候,就只能南下劫掠了,而他们南下所要面对的第一个拦路虎就是长城了,所以,经常性的无功而返。

“经常看到烽火,看来夫人以前没少到大唐打劫啊!收获如何,是不是每次都满载而归?”

李安笑着问道。

李寒露笑着摇头道:“大唐强盛,我们部落哪里会有太多的机会,多数情况就是见好就收,甚至什么都得不到,都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说它干什么。”

李安笑了笑,没有继续说下去,不过,烽火台的情况,李安还是很清楚的,按照后世对文献材料的记载,长城沿线烽燧数量众多且一直延伸到长城以外很远的地方。

按烽燧配置的位置和功能,可以分为四组:设在大漠深处的烽火台是发出警讯的最前线,沿长城两侧设置的烽火台向沿线传递情报,由长城通往京师的系列烽火台与王朝中央联系,还有一组烽火台与长城所在地附近的地方政府和驻军联系。

之前的历史文献丢失的比较多,就以大明朝的制度来举例,比如举一烟鸣一炮表示来敌一百人左右;举二烟鸣二炮,来敌五百人左右;一千人以上举三烟鸣三炮,在五十千米的长城沿线上,共发现烽火台八十余座,间隔距离平均约三千米,最远的不超过五千米。

大明朝拥有大量的火炮,所以,除了放烟雾之外,还会用鸣炮的方式来传递情报,在大明朝之前的朝代,肯定就不是这种情况了,在没有炮的情况下,就只能采取白天放烟,晚上点火的办法了。

其实烽火台的建筑早于长城,是一种比长城出现还要早的防御建筑,但自长城出现后,长城沿线的烽火台便与长城密切结为一体,成为长城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的甚至就建在长城上,特别是汉代,朝廷非常重视烽火台的建筑。

烽火也叫烽燧,是古代军情报警的一种措施,即敌人白天侵犯时就燃烟(烽),夜间来犯就点火(燧)以可见的烟气和光亮向各方与上级报警,烽火台在汉代称作烽候、亭燧,唐宋称作烽台,并把烽燧一词也引申为烽火台,明代则一般称作烟墩或墩台,西北明代墩台,大的还有御敌之功能,小的则只有观察作用而无点烽火之功能,烽火台一般相距十里左右,明代也有距离五里左右的,守台士兵发现敌人来犯时,立即于台上燃起烽火,邻台见到后依样随之,这样敌情便可迅速传递到军事中枢部门。

长城并不是胡乱建造的,而是要根据地形进行建造,利用险要的地形来达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也就是所谓的‘因地形,用险制塞。’这个原则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肯定了它,接着司马迁又把它写入《史记》之中,之后的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

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险要之处,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后世的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有易守难攻的效果,在辽宁境内,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山险墙、劈山墙的,就是利用悬崖陡壁,稍微地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了,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

“夫人,你知道中原人为什么要修筑长城吗?”

李安开口问道。

李寒露回答道:“自然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骑兵的南下。”

李安点头道:“夫人说的非常正确,游牧骑兵来无影去无踪,非常难以对付,除了修筑长城之外,实在找不到别的办法来应对了,毕竟,在野外作战,游牧骑兵优势极大,而若是防守城池,中原步兵的优势就更大了,游牧骑兵的优势将荡然无存。”

游牧骑兵到处乱窜,打的是游击战,而中原以步兵为主,想要追击围歼游牧民族的骑兵,难度实在是太大了,甚至,根本就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而只有修筑防御性质的长城,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另外,长城也是中国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分界线,要知道整个华夏的地理位置主要分为东西两大区和南北三带,东西两大区即北起兴安岭,经燕山、阴山、贺兰山、岷山至横断山脉一线,以东为农业经济发展地区,其西是畜牧业经济发展地区。

三带即秦岭、淮河以南为水田农业经济发展带;秦岭、淮河以北至阴山、燕

喜欢盛唐不遗憾请大家收藏:(m.booktxt.win),笔下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状态提示: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1/3)
返回顶部
站内强推 绯弹的亚里亚之绯色催眠师 公园捡到小萝莉 贵族男校之帝王学院 [快穿]女主她总在弯 穿越之你以为我是谁 陈情曲 花痴男爱总裁 青梅煮酒(H) 我恐怕是一条咸鱼了 千雪
经典收藏 (士兵突击同人)向日葵 (士兵突击同人)那些花儿 (士兵突击同人)咋说都该来追我了 (士兵突击同人)心上花 (士兵突击同人)最佳角色 在下宗政有何贵干 第一宇宙速度 邻居是鸭子 两受相遇 仙佩摇
最近更新 血色魔女天骄 迷幻都市 无人之地 特事局 巅峰揽春色 母之韵,乡之情 爱健身的妈妈(母子纯爱催眠短篇) 女奴校花养成系统 深渊(凌辱) 危险性游戏续 浅红少女(校花的淫与情)
盛唐不遗憾 朕御山河 - 盛唐不遗憾 全文阅读 - 盛唐不遗憾 txt下载 - 盛唐不遗憾 最新章节" - 好看的古代耽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