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敏为何如此抬高贾家的地位?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那是她的娘家,为她撑腰,使她多年无子都能够在林家坐稳当家主母的位置,更让婆婆都为之忌讳三分,不敢太过为难她,才让她为其说好话。更是因为受的教育以至于见识水平有限,无法理解真正世家的低调和内敛。
说到贾敏的教育就不免提及贾家的发家史。当年宁荣两国公未曾发迹前,不过是乡间两好勇斗狠的青年,家里略有薄产,聊以度日,因此家里能送他俩到学堂读书识字,能称一声耕读之家。因为末帝无道,吏治*,上行下效,贪弊成风,宁荣两国公家里受其害,祖产被夺,两人与之理论不成反而被投入大狱。
气愤之下,二人杀了将之缉拿的狱卒,逃之夭夭。杀人后潜逃在外的两人收拢了大批因为各种各样原因而无法生存的百姓,高举义旗,成为了反末帝义军中的一股。后投到太宗麾下,随之四处征战。因为军功和在太宗与哥哥争位的时候一直保持忠诚而得封国公。
自高皇帝立国之后,随着□□的东征西讨,等到□□登基的时候,已经是天下一统,四海升平。除了在边境需要陈兵防备异族之外,武将的地位已经大不如以前。这点荣宁两国公活着的时候还不明显,但是爵位传到他们下一代的时候问题就非常突出了。
到了这个时候,武将再想立功,就需要到边疆戍边才能有建功立业的可能。可是和本朝边境接壤的异族,要不就是自小长在马背上,人人都擅骑射,可谓是下马为民,上马为兵。要不就是和本朝隔海相望,以水为凭,阻人于海。
在马背上的那些异族,他们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居所,逐草而居,来去如风,踪影不定,大军和他们打仗,常常被他们带领着在草原上东转西转,迷失方向,疲累不堪,未曾正面对阵,就已经被偷袭的军力大损。
当年跟随□□打江山。立下赫赫战功,曾经号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骁锐骑曾经和这群马背上的异族对阵过一次,那一仗打的是天昏地暗,血色横流,虽然击退了异族,可是骁锐骑已经十不存其一,而且当时兵力是敌倍许。因此这一仗,让当时的武将在今后每每谈起异族,想到他们的凶悍都为之色变。他们想着让自己的子孙立功不假,但是却没有一个愿意他们去送死。
和本朝隔海而邻的异族,人人精通水术,对他们来说在海上和在陆地上是一样的。偏偏本朝军士大多为北方人士,不通水战,而且很多人不能上船。对于海上易患的各种疾病也没有防疫的能力。在加上那些海族的出产在本朝地大物博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贫瘠,况且常年征战,国库空虚,百姓疲累,无论是朝廷上还是民间都要求休养生息,勿要再起刀兵。
太宗的哥哥争位失败身死,手下死忠之人刺杀太宗,贾代善因救驾之功在父亲亡故之后而原位承袭了荣国公之爵位,京畿大半的兵力都握于他手。太宗过世,新皇乃是原本不起眼的皇六子。一朝天子一朝臣,贾代善的兵权逐渐被高宗给剥夺,分给新皇的亲信。
尽管荣国公发迹之后,曾经请来老师教导贾代善读书,但是可惜,贾代善于书本不感兴趣,又因家中一切都是父亲以军功换来的,看见父亲穿着铠甲威风凛凛的模样,心生羡慕,就向家中与荣国公的亲兵学些骑射功夫,想着子承父业。
戎马一生的荣国公知道仗总有打完的那一天,到时他们这些武将不同那些文官,除了卸甲归田似乎无事可做。他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历经九死一生才创下的这份基业,自然想着长长久久的传下去,如此一来,那么只有府里出了读书做官的人,才能永保家族的兴盛。贾代善不喜读书,而且也不是那块材料,荣国公纵然心中失望,但是也无可奈何,只能寄希望于后人。
年轻气盛的贾代善初始对父亲弃武从文的想法嗤之以鼻,但历经高祖、太宗和中宗三朝之后,多年的宦海生涯、世情的历练,见识了世家的数代不衰,又想到太宗、中宗争位时暗处的血雨腥风,每一次新皇登基时都有家族跟着崛起和倒下。本朝立国不足百年,朝堂上父子先后为阁臣,叔侄相继为尚书地人家不是一家两户,不过这些人家都是书香门第,纵使换了帝王在朝堂上也屹立不倒。但是却没有一个武将世家能够存身这么久。
凡此种种使贾代善明白了父亲当年的想法,靠着祖宗的余荫终非长久之道,没有一个家族能靠着帝王的荣宠长盛不衰下去。而“投机”之功终究是小道,皇子争位的惨烈,一不小心就会被波及。从龙之功不是那么好来的,不仅要去眼光精准,而且还要求不能四处下注,否则一个“骑墙草”谁都不会待见。但是若是全部押注在一个人的身上,若是成功,倒是成就了擎天保驾的不世之功,否则,丢官罢职,去爵抄家还算是好的,身死族灭亦有可能。
只有让子弟们用心攻读。诗书传家。子弟们相继以科举入仕。才能使家族传承下去。因此贾代善设立族学,让庶弟贾代儒揽总负责,严格要求贾敬、贾赦、贾政等后辈读书出仕。与不喜读书的长子贾赦相比,对酷爱读书的贾政疼宠有加。
只是贾家终究崛起的时日太短,在贾敏祖父那一代发迹,到了贾敏出嫁的时候亦不足百年,堪堪传承三代。哪怕从初始就以文字传家,到了贾敏这代与那些历经几朝都不衰的世家相比在底蕴上还是
喜欢[综神话]求寿终正寝请大家收藏:(m.booktxt.win),笔下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